龙井文化遗产资源库 首页 > 资源检索 > 特色资源 > 龙井文化遗产资源库 >

朱德海故居

    延边州第一任书记-朱德海同志故居址位于龙井市智新镇胜地村二屯,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,是龙井人民为缅怀朱德海同志于1986年修建的。
    朱德海同志原名吴基涉,朝鲜族,1911年3月出生于俄罗斯东双城子道别阿村的农民家庭,祖籍朝鲜会宁郡。朱德海的祖父于1905年带领全家从朝鲜移居俄罗斯务农。1918年8月,他的父亲被土匪打死。1919年11月,他随母返祖籍。1920年2月又随母亲由朝鲜来到中国吉林省和龙县水东村(现龙井市智新镇胜地村)落户。朱德海同志受朝鲜革命者金光镇影响接受了革命启蒙教育,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    参加革命后,他积极投入到发动群众、开辟根据地、扩充武装力量等工作之中,深得组织的信任和当地群众的爱戴。1937年组织选派朱德海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。1939年朱德海同志回到延安,先后任八路军359旅指导员、朝鲜革命军政干部学校教务委员、总务处处长。
    1945年抗战胜利后,他赴东北工作,相继担任哈尔滨义勇军第三支队政委、东北行政委员会民政部民族事务处处长。
    新中国成立前夕,朱德海同志重返延边。历任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和延边地委书记,延边朝鲜族自治区主席,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任州委书记、自治州州长、延边军分区第一政委、吉林省副省长、省委常委等领导职务,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,第一、二、三界全国人大代表,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    朱德海同志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。在他亲自主导下,1949年4月成立了延边大学,同年成立了延边文工团。此后陆续建立延边农学院、汉语师范学校、财贸学校、艺术学校等中高等专业院校和各县朝汉族高级中学。针对延边民族情况的特点,他向中央建议延边实行区域自治。1952年中央批准了关于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的报告,1955年自治区改为自治州。
    朱德海同志狠抓工农业生产。他动员群众搞荒山造林、荒坡栽果树、河谷修塘坝,建设了延边龙井果树农场和大苏苹果农场,结束了延边没有自产水果的历史。他亲自指挥勘察设计,兴建了图们江上游的崇善水利工程和古洞河“西水东调”工程,解决了山区人民吃大米难的问题。朱德海同志注重发展民族工业,建立了农机厂、针织厂、铝制品厂、橡胶厂等,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族工业体系。
    在文革期间,朱德海同志惨遭迫害,1969年被下放到湖北农场劳动。1972年7月3日,朱德海同志因肺癌在武汉逝世,终年61岁。
    朱德海同志艰苦朴素、严于律己、实事求是、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,像一座历史丰碑,永远矗立和铭刻在尊敬和爱戴他的各族人民心中。
    1986年6月,龙井县人民为纪念朱德海同志,在智新镇胜地村其故居处立“朱德海故居址”纪念碑。2007年12月28日,“朱德海故居址”被延边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 
上一篇: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
下一篇:尹东柱故居  
【返回到目录】

分享到: